在宁波鼓楼步行街,有一家小店,叫王阿姨文昌油赞子,现做现卖油赞子。
油赞子,就是北方人说的麻花,只是个头比麻花要小一点。为什么叫它油赞子?有人说,它有点像古代妇女发髻上插的簪子,因此叫做油簪子,后来以讹传讹,变成油赞子了。
这家小店,生意非常好,天天排长队,风雨无阻。更牛的是,这家店还贴了一张告示:每人限购两斤。这像茅台一样了,有钱还不一定能买到啦。
普普通通的麻花,真有这么神奇?我也买过吃过,要说味道,也没有什么神奇,就是比较酥比较脆,不过单就麻花而言,可能市面上真没有其它麻花可以和它相提并论。
据说文昌油赞子是有来历的。人民公社化的时候,永寿街和孝闻街口的叶宅办起了文昌食堂,文昌食堂每天下午两三点钟的时候,就开始生火炸油赞子卖。后来文昌食堂解散,变成了鼓楼书场,但在墙门一角,依旧有人炸油赞子,这个世纪初的时候,这家店搬到了鼓楼步行街,生意兴旺得一发不可收拾。这么一算,这个文昌油赞子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。
前几年,有人评十大宁波人最喜爱的“甬尚小食”,王阿姨文昌油赞子名列第一。简简单单一个油赞子,火得一塌糊涂,让宁波人情有独钟,这是怎么做到的呢?这有什么秘方吗?其实哪有什么秘方啊,不过就是认真两个字啦。做吃的东西,用的料一定要好,做油赞子,面粉要好,油要好,操作的时候一丝不苟,不偷懒。如果有一些小窍门,也不过是长时间做下来积累的一些经验而已。任正非说要磨好豆腐发好豆芽,王阿姨一辈子就是炸好了油赞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