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东,在古巴东郡之东,故名。建置沿革三皇时代,属蚕丛、鱼凫以及杜宇氏统治之地。炎帝,巴东属戎州。高辛氏统治时期,为蜀国的疆域。夏、商,属梁州地域。周,为夔子国地。秦,为南郡巫县地域。西汉元始二年(2年),为南郡巫县、秭归县地域。蜀章武元年(221年),为蜀国宜都郡地域,吴永安三年(260年),为吴国建平郡巫县、秭归县地域。南朝宋景平元年(423),析秭归县置归乡县,益州建平郡。北梁,属巴州建平郡。北周,改归乡县为乐乡县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,更名巴东县,均属信州。唐武德二年(619),分夔州置归州,巴东属山南道归州。宋乾德元年(963),属荆湖南北路归州。绍兴三十一年(1161),属夔州路归州。元至元二十七年(1290),属湖广行省归州。将原巴东疆域分为巴东、新化(县治在今野三关故县坪)两县。明洪武九年(1376),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夷陵州。中期,新化县合并到巴东县。清康熙三年(1664),属湖北布政使司荆州府归州。雍正七年(1729年),属湖北布政使司归州直隶州。雍正十三年(1735年),属湖北布政使司荆宜道宜昌府。1912年,直隶湖北省。1915年,属湖北省荆南道。1921年,属湖北省荆宜道。1932年,属湖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