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百科大全> 列表
福建最牛祠堂
时间:2025-04-13 16:10:44
答案

福建最大、保存最好的宗祠,被誉为“客家第一祠”

李氏大宗祠,也叫火德公祠,位于福建省上杭县稔田镇官田村。

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(1836年),是李氏后裔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建造的宗祠,是福建省最大、保存最完好的宗祠,也是中国客家地区在海内外最具影响力的宗祠之一,被誉为“客家第一祠”。

·李氏大宗祠的始祖李火德·

家人原是中原地区移民后代历史上为躲避战乱饥荒,经历了五次大迁徙。颠沛流离、艰难困苦中,客家人形成了强烈的祖先崇拜意识,祠堂是这一意识的集中体现。

李火德是唐高祖李渊第二十八代孙,但到他这一代,只是寻常百姓。时值客家先民大举南迁,李火德随父亲举家从江西石城迁居福建宁化石壁。由于石壁人多地少,加上战乱不断,父亲李珠动员儿子们外迁,并写下“继先续后,根枝一处,绵远世泽,举祖流芳”的纸条交给儿子们。

宋末,李火德和哥哥木德沿汀江来到上杭丰朗,“目其山秀土腴,民淳俗美”,于是在丰朗定居下来。不久,哥哥木德继续外迁,李火德留在丰朗,开枝散叶。

李火德后裔第二代从丰朗村迁到了上杭稔田镇大湖村,后又迁到永定的湖坑。第八代时又迁到闽南平和小溪西山,成为闽南李氏始祖。后来又从闽南迁居到东南亚各国。李火德后裔第二代从丰朗村迁到了上杭稔田镇大湖村,后又迁到永定的湖坑。第八代时又迁到闽南平和小溪西山,成为闽南李氏始祖。后来又从闽南迁居到东南亚各国。

李火德的另一支后裔则沿着汀江到达广东、广西,或进入浙江,后因“湖广填四川”进入四川;第三支则寻找先民足迹回迁江西、湖南一带。

·李火德后裔遍布海内外·

据不完全统计,如今,李火德后裔分布在我国十余个省份及东南亚各国。

推荐
Copyright © 2025 奋斗百科网 |  琼ICP备2022020623号 | 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