屯留营村,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下辖村。[1]
中文名
屯留营村
所属地区
北京市
地理位置
北京市屯留,远古时期为“赤狄别种”、“留吁”的部落,在今余吾一带,还有个部落叫“徐吾氏”。据说尧的长子丹朱分封到长子后,次子即分封到“徐吾氏”。春秋时同属晋国,留吁改称“纯留”,徐吾氏改称“余吾”。战国时韩赵魏三家分晋,纯改为屯,和余吾氏同属韩国,屯留之名由此而使。
《舆图志》记述:屯留夏代属冀州。
商、周时代为黎侯领地。
西周末期及春秋时期屯留为潞子国领地,称为留吁,归晋后又称纯留。
战国时期称为屯留。
西汉时,置屯留、余吾两县,都属上党郡。
东汉时,余吾并入屯留。
三国、魏、晋时,都沿袭东汉的建制。
北魏景明元年(500)分置屯留、寄氏两县,皆属上党郡。不久,寄氏又并入屯留。北齐时,取消屯留建制,将屯留并入长子。
隋开皇十六年(596),恢复屯留建制,仍属上党郡。
唐、五代时,沿袭隋代建制,改属潞州府。
宋建中靖国元年(1101),属河东路(故平阳府,今临汾)隆德府(潞安府)元至元三年(1266)屯留并入襄垣,后于襄垣分治,皆属潞州府。
明嘉靖八年(1529)至清,屯留都属潞安府。
民国初年屯留属冀宁道,后属长治专员公署。
抗日战争时期属太岳区,民国三十年(1941年)2月划分屯留、漳西两县。
民国三十一年(1942年)3月改划分屯留、襄漳(漳西、襄西两县合并为襄漳县)两县。
民国三十四年(1945年)9月屯留县解放,恢复屯留建制,属长治地区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屯留属晋东南专署。
1958年与长子县合并为屯长县,属晋东南地区。
1961年,屯长县撤销,重置屯留县,仍属晋东南地区。
1985年5月,实行市管县,撤销晋东南地区,屯留归属长治市。
屯留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,更是块红色的土地,是东北抗联英雄魏拯民的故乡,著名的上党战役主战场就在屯留的老爷山,在这里打响了全国解放的第一枪。相信在未来屯留会在上党这片土地光芒四射。
(屯留风貌)
大兴区采育镇